2020年11月13日,“职业教育活动周”第五天,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组织开展了学生技能展演、志愿者服务、走进鹏飞学生入企认知实践等活动。
一、技能展演
2020年11月9日-13日,在我校教务处的统一组织下,机械系利用下午课后活动时间开放展示了数控加工操作学生技能展演活动项目。数控加工操作学生技能展演活动项目,重点展示数控车加工和数控铣加工两项技能。数控车加工按弧形轴图纸识读、程序讲解、仿真加工展示、对刀操作演示、程序网络传输、钢件加工测量六项流程进行;数控铣加工按底板造型、加工轨迹生成、仿真加工、自动编程、对刀操作演示和铝件铣削加工六项流程进行。数控车采用手工编程加工,数控铣床采用自动编程,数控系统均为国产的华中数控。在宽敞明亮的数控实训车间里,由李灵魁、马婷婷、张喆等实训指导老师具体示范指导,机应63班李佳铭、朱柳清、任涛等同学,通过机床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编程软件应用、仿真操作直观展示模拟加工效果、通过数控铣床加工制作气动抽水机底板。机应63班程炫浩、李正楠、程浩、王佳燚等同学通过数控车床毛坯装夹、刀具安装、对刀操作、仿真模拟加工展示、程序传输、校检、自动加工,通过数控车床加工制作钢质弧形轴零件。参加技能展示的20多名同学们饶有兴趣的边听边看边动手,兴趣浓厚,全神贯注,积极提问,互相讨论,体现了同学们主动探求专业技能的刻苦钻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本次技能展演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的了解,提高了专业学习兴趣,锻炼了专业技能水平,展现了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专业学习氛围,以及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成果。
机械系董广宇老师、毛育润老师每日下午课后进行焊接技能展演活动。9日董广宇老师首先讲解了手工电弧焊引弧的操作手法及焊条的三种运动,随后指导学生进行引弧练习;10日-13日,分别由董广宇老师和毛育润老师讲解和指导学生在平板对接焊接时的不同焊接位置的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期间进行了学生立焊操作比赛,最终机应64班学生李腾毅获得第一。通过一周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对焊接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充分的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了职教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志愿者服务
为提高中职生素质,弘扬传统美德,构建文明校园,提倡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精神,校团委组织老师学生志愿者一行20人赴平遥县朱坑乡开展慰问看望孤寡老人活动,为老人带去问候与关爱。 活动中,志愿者们帮助老人打扫环境卫生,义务为孤寡老人理发;随后,清洗水果与老人们分享,并与老人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最后志愿者给老人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老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走进鹏飞学生入企认知实践
为了实现“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切身感受社会与企业所发生的变化与发展,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2020年11月13日,山西省农机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100余名同学,在副校长彭永宁、招生办主任李爱保、教务主任李伍元、学生科长郝隆杰、电气系主任王小红等领导的带领下,赴孝义鹏飞集团总部、鹏飞焦化厂、鹏飞甲醇厂参观学习,职教活动周内容开始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鹏飞集团始建于1993年,总部位于孝义,主要经营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和化工厂,同时发展运输、酒店、房地产等行业,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局势。“中国鹏飞”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模、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方面全国名列前茅。鹏飞集团始终围绕开放、创新、改革,按照“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定位,遵循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循环发展的理念,以焦化产业为核心,通过上下游产业兼并重组和链条延伸,打造从原煤采掘、精煤生产、焦炭冶炼、精细化工的“上下联产、以焦为辅、以化为主”闭合式、全循环、全产业链体系。
鹏飞集团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带领大家参观了鹏飞集团的焦化厂和甲醇厂。同学们在参观工业园区时发现,鹏飞集团的厂房非常具有特色,一般的化工企业厂房外表以白色为主,而鹏飞集团的厂房外表则以绿色为主。讲解人员介绍,这体现了集团响应国家绿色生产的号召,在生产过程中非常注重环保和污染治理,致力于打造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随后,又带领大家参观了甲醇厂的集控中心,工厂的机器基本可以在集控中心实现全部的操作和控制,车间外不再像过去一样需要大量的工人去操作设备,做到了“无人、无车、无雾、无尘”的现代化绿色生产。
孝义鹏飞集团从2017年起与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合作,迄今已有三年。双方共同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机电技术应用(中专)班的20余名同学正进入最后一年的学习。这个班级承载了校企双方共同的期望,见证了校企合作培养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期盼在学校与鹏飞集团的共建、共通中,这批苗子们能顺利开出鲜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通过这次调研参观,老师们对鹏飞集团的生产和管理模式都有所了解,改变了以前对煤炭化工企业的认知,了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培养更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新工科人才,使我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